研究生教育-j9集团

j9集团研究生教育曆史悠久,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於1979年,同年招收碩士研究生,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,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。目前學校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,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、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,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7種;擁有授予同等學曆人員碩士學位資格。在紡織、服裝、機械、藝術等方麵特色突出,優勢明顯。目前,學校在校全日製研究生8100餘人。

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,已形成了以材料與紡織學科群、機械與信息科學學科群、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科群、理學基礎科學學科群、經濟與管理學科群、藝術與設計學科群、人文科學學科群等為依托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係。學校擁有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1個、省高校重中之重(一級)學科3個、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、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2個,省一流學科A類6個、一流學科B類6個,材料科學、化學、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‰;擁有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,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,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,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,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,1個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,4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,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2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,7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,1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,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、1個省級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。;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,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,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,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;在眾多領域完成了一係列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、省部基金科研項目,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,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,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,魯迅文學獎1項,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,2016年至今獲得省部級獎勵194項。學科群建設的鮮明特色、合理的激勵機製、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設備條件,保證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。

學校師資力量雄厚,現有教職工2561人,其中具有副高職稱681人,正高職稱316餘人。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,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7個,省重點文化創新團隊1個,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5個。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,發達國院士2人,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5人,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、講座教授1人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,“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”國家級人選5人,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,文化名家暨“四個一批”人才1人,教育部“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”8人;省特級專家4人,省高校“錢江學者”特聘教授10人,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,省“新世紀151人才工程”第一層次培養人員(含重點資助)25人;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1人;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、學者為兼職教授和金沙學者。

學校研究生教育秉承“厚德致遠、博學敦行”的校訓,堅持“拓寬視野、交叉集成、激勵創新、發展個性”的培養思路,努力將研究生培養成綜合素質高、創新創業能力強、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改革道路,優化學科學位點結構與布局,努力提升學科水平;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,以服務需求、提高質量為主線,大力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,完善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、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;加強導師隊伍建設,完善以導師負主責的研究生培養機製;完善學位基本要求、培養質量標準及其評價方案,健全自我約束、自我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係。

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、學術道德教育、社會責任感教育和品格教育,將綜合素質培養、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、心理健康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。建立了與國家研究生投入體製改革相適應的新的獎助體係,鼓勵並支持研究生參加學科競賽及學術活動;定期選派研究生赴企業、政府掛職實踐鍛煉,已經形成以學術研究和創新創業為內核的校園文化,為把研究生培養成為能力卓越、品格高尚的社會精英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多年來,學校研究生初次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7%以上。

學校堅持開放辦學,已與近46個國家和地區的155所教育、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,與馬蘭戈尼學院(法國)舉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j9集团馬蘭戈尼時尚設計學院,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、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項,與毛裏求斯大學、蘇裏南大學共建2所孔子學院,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。學校研究生培養類型與模式的多樣化、國際化特色日益明顯,打造了以"原創、致用、品質"為核心的特色研究生教育。



2022年10月



j9集團